top of page
Anchor 9

Q8.你們臺灣有什麼特色建築嗎?

       台灣的建築因為曾經被殖民過的關係,留有不少荷蘭及西班牙統治後留下的西式建築及日本統治時期東西合併的近代化建築,但主要還是以明鄭時期及清朝統治時期的漢式建築最能代表台灣的多數文化。而其中至今我們仍常看到的便是住宅及寺廟了。

住宅

       臺灣住宅建築有三十多種不同型態,不過,基本上以三合院及四合院為單位擴充。

一、一條龍

       臺灣最基本的單位型態為三開間的房屋,入口設在中間,即 所謂的「一條龍」式樣,形狀如「一」字形,只有正身沒有左右護龍,人口較少的家庭採用。

 

二、三合院

        當左右對稱即稱為「三合院」,形狀如「ㄇ」字形,正身左右均興建護龍,俗稱「正身  帶護龍」或「大厝身雙護龍」。護龍之最外端常可會再加單坡式屋頂的簡單房子,稱  稠,多拿來畜養豬牛之處。另外亦在可在屋側搭「寮」,以飼養家禽。

 

三、四合院

       三合院之前面開口處有時加築圍牆,若使用房屋補上缺口,則稱為「四合院」,以房屋在四面圍出封閉的中庭。一般而言,農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廣場稱為「埕」,作為農作物曝曬場;較富裕人家或官宅多用四合院,因為有門廳與正廳緩衝,私密性較高。 有句話形容大宅「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即是說正堂有九開間,門廳有五開間,前後三進,門窗共有一百二十個的意思。

 

四、多護龍

    當家族成員再增加或為某些性質空間需求,以橫向擴展與縱向進展兩種方式解決。橫向擴展是在護龍外,再加長形平面的護龍;中間仍以庭院分隔,稱為「外護龍」,外護龍的外側更可有「外外護」。目前最大的例子是左右各有四座護龍,客家建築尤其擅長護龍之變化,橫向擴展多用於農村。

 

五、多院落

     縱向進展多用於官宅等嚴肅且正式的建築;房屋前後分列,兩列稱為兩落,三列稱為三落,有多達四落或五落。基本上,橫向發展有其自由特性;縱向發展有其約束控制之特質,對於士大夫的深宅大院心理需求,當然以後者為宜。

    中庭為住宅建築之靈魂,以四合院而言,中庭為內部空間之延伸;中庭以正方形為多,深長型的中庭則可分為前後兩院,後院較前院更具私密性;寬闊型的中庭則可分為三部份,中間為正身使用,兩旁則分別附屬於護龍。有時中庭與部份護龍相接,中庭成為「凸」字形之形狀。

      三合院、四合院、多護龍、多院落等,習稱「大厝」

 

寺廟

    建築之原始目的是安全及防禦,構造堅固、空間合乎生活上之功能是初步的要求。等社會形成、文化發達後,建築為滿足人類心靈文化因此出現建築的裝飾。裝飾當其之始,皆源於材料之本性及構造之關係。匠師累積了長久的經驗,悟出了巧妙的道理,於是將材料細緻化,將構造的精神表現出來,這就是裝飾的動機。

     廟宇是紀念性的精緻建築,它也是公共建築,成為眾人使用的地方,因而它的意義也就包含了中國人普遍存在的共同觀點,中國人的處世觀、人生觀乃至宇宙觀,對生命的整體看法。臺灣寺廟之裝飾,其動機與精神即在於如何去表達中國人的價值觀點,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審美的判斷。論及寺廟建築之裝飾,則會包含有趨吉避凶、祈望教化與自我表彰三個動機。

 

    廟宇建築之裝飾也因應著視覺之可及性,有強弱主從秩序之層次。簡單說,看到的部位,裝飾量及強度偏高,不易被察覺的部位則儘量減低。三川殿比正殿來得華麗,三川殿的正面又比背面考究,往往只有正面施雕,稱為「單面見光」。再者,眼睛視線容易停留之處,匠師也投下較多的心血來經營,例如 入口的石獅、抱鼓石及龍柱,兩側的石雕螭虎窗或人物窗,進門之後抬頭上望的大通瓜筒及托木。這些部位的裝飾都遠比正殿來得華麗炫目。

    裝飾的題材則包羅萬象,只要能合乎前述的趨吉避凶或祈望與教化,都被採用。臺灣廟宇之裝飾又比閩粵內地豐富,一座精雕細琢,富麗堂皇,五彩繽紛的寺廟無疑是這種精神之化身。

    寺廟建築的藝術表現是多方面的,建築物的設計出自世代師徒相傳的匠師,他們所學習的技藝,雖然不是現代科班訓練的藝術,但是卻融入了中國古代諸多藝術,例如繪畫、雕刻、泥塑及陶瓷等技巧。因而一座傳統寺廟,事實上匯集了中國傳統藝術之大成。特別是民間的藝術,從題材的選擇到構圖之安排,皆反映出中國古代民間藝術之精神。

    論及寺廟建築之藝術,空間、形與色是三大要素。空間之佈局與殿堂大小權衡至為重要,其次形態與色彩也不可忽視。它藉著結構、雕塑、陶瓷及彩畫等技巧來達成。與世界上其他宗教建築比較,臺灣寺廟之裝飾藝術並非最複雜,但裝飾技藝種類卻屬較多。

 

  • 小字典:三合院:SanGeYuan/四合院:SiHeYuan/廟:Temple

© 2023 by Graphic Design Porfolio.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